出于對慈利紅網(wǎng)站的尊重與感恩,也出于對曾經(jīng)工作過的地方作一次重新回味,更出于對茅庵村旅游文化與產(chǎn)業(yè)打造的觀摩與學(xué)習(xí),五月三十一日,,我加入了由慈利紅網(wǎng)站組織的一百余人的通訊員培訓(xùn)隊伍,深入到高峰鄉(xiāng)茅庵村進行采風(fēng),。
根據(jù)天氣預(yù)報,,將有小雷陣雨,。三十一日清晨,,我便心有忐忑,,但黨校的安排和紅網(wǎng)站的決定是不可更改的。八點鐘,,我們乘坐六輛中巴車,從黨校出發(fā),,一路上歡歌笑語,。一個半小時的路程被輕描淡寫地帶過,泊車剛穩(wěn),早有茅庵村書記許春山同志,、退休老干許友山同志,、茅庵籍干部何雙全同志、黃國君同志等在村部恭候,。
“歡迎哪各位呀,,喲嗬嗨也,前來指導(dǎo)嗨呀,,呀嗬嗨......”熱情好客的土家妹,、土家嫂早已用她們特有的迎賓方式將你的心拽起來,隨著她們的打硪號子一起飛揚,。
驚艷于山妹山嫂硪歌之后,,向?qū)Ш坞p全同志以他嫻熟的知識和技巧向大家簡要地介紹了茅庵“以文化作底蘊,以產(chǎn)業(yè)作支撐”的宏偉發(fā)展思路,,并介紹了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土家文化和社會文化等四種文化的交融與發(fā)展,,介紹了蘿卜,、白菜、高山辣椒等名優(yōu)特產(chǎn),,介紹了野拂墓,、萬民山等闖王遺跡和大順文化,部署了采風(fēng)行程,,強調(diào)了安全事宜等,,重點闡述了以打硪號子為主的采風(fēng)活動主弦。
為將在下午一點鐘結(jié)束在茅庵的全部行程,,隨著一聲“喲嗬”的打硪號子的發(fā)令,,百余人的長蛇陣在蒼翠掩映的山谷中蜿蜒而行,直向萬民山頂進發(fā),。為貫串打硪號子的主旋律,,亦為減輕大家伙兒的爬山疲勞,黃國君和何雙全兩位本地籍向?qū)в之?dāng)起了打硪號子的師傅,,引導(dǎo)大家一邊行走,,一邊高歌。悠長的旋律這山和,,那山應(yīng),,此起彼伏,連綿不斷,。風(fēng)聲,,歌聲,,笑聲,陣陣飛揚,,不絕于耳,。樹笑彎了腰,山笑轉(zhuǎn)了頭,。經(jīng)過小時間的調(diào)教之后,,大家對打硪歌就可自由發(fā)揮了。“前面哪美女呀,,喲嗬嗨也,,走快點呢,嗨呀哈嗨呀......”大家腳跟腳,,走草甸,,過小溪,穿林蔭,,履蘚苔,,牽山竹,在不知不覺的硪歌聲和笑聲中登上了萬民山山頂,。
萬民山,,究竟是“萬名山”還是“萬鳴山”,今人不得而知,。有人說“一山相呼,,萬山和鳴”,乃叫“萬鳴山”,;有人說,,“寺廟乞靈,萬民景仰”,,故叫“萬民山”,。各有說辭,反正不是作考古,,且不作探究,,只要是那么個意思就行。山頂呈圓形,,周砌20余米高的麻條石,,可容納數(shù)百余人。頂有殘碑?dāng)囗?,碑文依稀可辯,。站在山頂,風(fēng)撩面頰,,云涌雙目,,千山萬壑如千軍萬馬盡收麾下,,大有“蕩胸生層云”、“一覽眾山小”的磅簿氣勢,。“一腳踏三縣(永定、桑植,、龍山)”也并非是浪得虛名,。為迎合戰(zhàn)爭,為遁避塵世,,此處無論是假廟居住,,還是應(yīng)對刀劍,都不失為理想處所,。
借助小憩,,何雙全同志又為大家繪聲繪色地講解了萬鳴山、野拂墓和李闖王的故事,。再次登上萬鳴山,,傾聽著大山的故事,體驗著闖王的脈溫,,我仿佛對萬鳴山又多了一層了解,。除了養(yǎng)眼的勝景,對于歷史的拷問,,我心底同時又多了一層凝重......
反切“上山容易下山難”,,在經(jīng)過汗?jié)n的排泄后,我們又沿著擬定的行動軌跡,,拄著小竹棍,,哼著打硪號子,一路“哦嗬”著返回到茅庵水庫堤下,。在大屋場內(nèi),,在農(nóng)戶老木屋前,十多張圓桌虛位以待,。高山豬蹄燉蘿卜,,香菇燉雞肉,淹渣肉,,高山白菜,,綠豆粽子,自釀米酒,,香氣四溢,,狼吞虎咽在此時此處自然成了饞蟲們最好的注腳。剛吃過三成,,土家嫂妹們又高擎著小酒杯,,踏著輕盈的腳步緩緩而來,,銀鈴般的敬酒硪歌動情得讓人無法抗拒,滿口吞下香醇醇的米酒算是對她們最好的回敬,。連端菜的帥哥大叔們每上一道菜,,都要哼上他們地道的土家硪歌,氣氛活躍而濃烈,。
席罷,,大哥大姐大叔大嬸們又奉上他們地道的文化大餐。硪歌舞,、土地歌,、圍鼓、嗩吶,、漁鼓等,,傾其所有,盡其所能,。他們這是要把他們的心掏給大家呢,。一首改編的倡導(dǎo)文化扶貧主旨的《映山紅》促成了大家的互動。從互動中,,大家深刻感受到了土家親們的豪爽,、熱情、渴望,、追求與自信,。
觀看完土家山寨版的七個文藝節(jié)目之后,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登上茅庵水庫堤,,體驗一把真正的打硪,。石磨硪和高凳硪兩種不同式樣的硪將每組十二人緊緊地拴在一起,號聲震天,,以無窮的力量將大家穿透到數(shù)十年乃至數(shù)百年前先人們快樂與艱辛的勞動場面,,演繹著如歌如泣的壯麗事跡與可喜變化。
是的,,這是歌的海洋,,這是勞動者與創(chuàng)造者的世界。雖然有點粗獷與古樸,,但現(xiàn)代的氣息正慢慢襲來,,有如浪潮。
放眼望去,,成片的黃姜,、尾參、烤煙,,炫目的洋房別墅,,便捷的交通條件,,悅目的青山綠水,無一不見證著茅庵的變遷,。
我們有理由相信,,全新的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和旅游經(jīng)濟會隨著打硪號子的旋律在這里激情的上演......
(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請注明來源為張家界廉政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