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銘志,睹物思人,,人們真摯的情感常常與一鑰一扣,、一草一木緊密相連,。百年風(fēng)雨,百年滄桑,,自南湖紅船啟航以來,,許許多多有生命、有靈性的物什傳承著,、講述著中國共產(chǎn)黨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魚水情深。今天的故事,,就從開國元勛賀龍元帥開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據(jù)地講起,。
一把軍刀
2016年10月22日,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沅水之畔的沅陵縣城,,一個叫陳飛的年輕人和縣史志辦等相關(guān)部門負責(zé)人一起,將一把板栗色的龍柄佩刀交到賀龍元帥的女兒賀捷生將軍手中,。
陳飛,,沅陵縣清浪鄉(xiāng)八方村黨支部書記。據(jù)介紹,,這把龍柄佩刀長90.5厘米,、寬12.8厘米、重1.42公斤,,是賀龍元帥擔(dān)任建國川軍師長,,率領(lǐng)隊伍護國討袁時佩戴的指揮刀。刀身修長,,英氣逼人,。
時間回溯到1935年11月,剛剛出生不到20天的賀捷生躺在母親蹇先任的懷里,,隨紅二,、六軍團開始長征。在沅陵縣橋梓坪(今清浪鄉(xiāng)),,部隊休整并籌措軍需物資,,指揮部設(shè)在一個叫陳定祥的貧苦農(nóng)民家里。
當(dāng)年,,由于國民黨反動派重重“圍剿”,,紅軍隊伍生活十分困難,。特別是由于長期缺乏營養(yǎng),“月子”里的蹇先任根本沒有奶水,,小捷生總餓得哇哇大哭,。
好心的陳定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盡辦法弄來一只還在下蛋的老母雞,,找來一些土佐料,精心熬燉了一大鍋雞湯,,分幾餐給蹇先任喝,,幫助小捷生渡過了人生的第一道難關(guān),。
部隊開拔時,,按照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紀律,紅軍要給陳家補貼些銀元,,可陳定祥堅決不收,。后來,賀龍元帥便將十年來跟隨自己南征北戰(zhàn)的佩刀相贈,,以表感謝,,以志紀念。
紅軍離開后,,陳定祥便將這把佩刀包裹好,,找了個隱秘的地方深埋起來。國民黨軍隊和反動民團“清鄉(xiāng)”,,對陳定祥嚴刑拷打,,他都沒有吐露絲毫實情,也始終堅守著賀龍贈刀的秘密,。
新中國成立后,,陳家人將這把佩刀挖了出來,傳家寶一般地悉心呵護,、精心守護,。直到2016年10月,陳家第五代人陳飛將寶刀捐贈出來,,元帥佩刀才隨著賀捷生將軍回到賀龍元帥遺像身邊,。此時,距離元帥贈刀已經(jīng)過去整整81年,。
一根煙桿
賀龍元帥好抽煙,,尤其喜歡用煙桿抽煙。土地革命時期,,一根精美的烏木煙桿從不離身,。行軍的途中,戰(zhàn)斗的間隙,他都愛吧嗒吧嗒吸上幾口,。
1934年8月初的一天,,在黔東革命根據(jù)地南腰界(今屬酉陽縣),天氣晴好,,草木蔥蘢,,賀龍元帥與一眾棋友在街口下象棋、侃大山,。賀龍詢問棋友劉興陽:“劉銀匠,,幫我們加工300個口哨,修幾支軍號,,辦得到不,?”
“什么時候交貨?”劉銀匠問,。賀龍答到:“越快越好,!”無論如何得把賀老總的差辦好,劉銀匠當(dāng)晚就忙開了,。5天過后,,300個口哨和幾支軍號便如數(shù)送到了紅軍指揮部。
8月15日,,相鄰不遠的淇灘鎮(zhèn)趕集,。按照賀龍等精心策劃和部署,甘溪游擊大隊的隊員們喬裝成商販,、挑夫等混進鎮(zhèn)子,,在紅軍干部王子龍指揮下對敵人發(fā)動攻擊。一時間,,槍炮聲,、軍號聲、口哨聲此起彼伏,,嚇得敵人驚惶失措,,暈頭轉(zhuǎn)向。
淇灘外圍,,紅9師和獨立團及時趕到,,與游擊隊里應(yīng)外合,直搗黃龍,,趁勢殲敵,。是役,擊潰黔軍傅衡中旅,,俘敵80多人,,繳槍70多支,,大量國民黨軍士兵溺死在烏江。
10月下旬,,紅軍即將離開南腰界,,轉(zhuǎn)戰(zhàn)湘西永順、保靖,、龍山,、桑植等地。出發(fā)前一天,,賀龍專程來到銀匠鋪,,“老劉,消滅傅衡中旅,,軍號和口哨發(fā)揮了很大作用,。謝謝你!”
賀龍邊聊邊拿起劉銀匠的煙桿吸了起來,。這是一根銅包頭短羅漢竹煙桿,,雖然做得比較精巧,平時擦拭得也還不錯,,但市面上的價錢終究不及烏木煙桿的三分之一。
“老劉,,隊伍要暫時離開南腰界,,咱倆把煙桿換了,留個紀念好不好,?”賀龍繼續(xù)說道:“把你這根煙桿留給我,,見到你的煙桿,我就會想到你,,想到南腰界,!”
此后,賀龍元帥慣用的烏木煙桿便一直陪伴在銀匠劉興陽身邊,,前前后后23年,。1957年國慶前夕,劉銀匠依依不舍地這根心愛的煙桿捐獻給了貴州省博物館,。
一幅錦幛
今天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著一面長2.85米、寬0.64米的紅色綢緞錦幛,,上書“興盛番族”四個大字,,右端豎署“中甸歸化寺存”。這幅錦幛,,自賀龍元帥于長征途中書贈歸化寺至今,,已經(jīng)存世85年,。
1936年4月下旬,紅二,、六軍團長征經(jīng)過云南藏區(qū),。5月1日,賀龍,、任弼時,、肖克等到達中甸縣城,召開軍團政治干部會議,,強調(diào)黨的民族政策和政治紀律,,介紹藏族民眾的生活習(xí)慣,發(fā)出“嚴禁私自進入寺廟”告示,。
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湘鄂川黔滇康分會布告:本軍以扶助番民解除番民痛苦,,興番滅蔣,為番民謀利益之目的,,將取道稻城,、理化,進入康川,。軍行所至,,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幸望沿途番民群眾以及喇嘛,、僧侶,其各安居樂道,,毋得驚惶逃散,。尤望各盡其力,與本軍代買糧草,,本軍當(dāng)一律以現(xiàn)金照付,,決不強制。如有不依軍令,,或故意障礙大軍通行者,,本軍亦當(dāng)從嚴法辦。切切此布,。
為保證寺廟安全,,紅軍派出衛(wèi)兵到各處寺廟站崗。歸化寺位于中甸城外,,掌教八大老僧在當(dāng)?shù)叵碛袠O高的聲望,。紅軍尊重少數(shù)民族習(xí)俗的態(tài)度、嚴明的紀律和步調(diào)一致的行動贏得了八大老僧及合寺僧侶的信任,。次日,,賀龍率40余人應(yīng)邀赴歸化寺作客,。歸化寺以最高禮節(jié)相迎,破例舉行“跳神”儀式,。儀式上,,賀龍元帥向歸化寺贈送了“興盛番族”錦幛,祝愿藏族人民生活美滿,,幸福安康,。
紅二、六軍團嚴格執(zhí)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自覺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得到藏族同胞普遍贊揚。藏民朋友們給紅軍出售了3萬余斤青稞,、大量鹽巴和紅糖,,向紅軍推薦了下一段行軍路線,給周邊的藏區(qū)傳遞支援紅軍的“雞毛信”,,給紅軍當(dāng)“通司”(譯員兼向?qū)В?,幫助紅軍打開了北上抗日的勝利通道。
1956年4月,,賀龍元帥贈歸化寺錦幛20年后,,西藏自治區(qū)正式成立。成立大會前夕,,賀龍元帥特意寫信給中央代表團團長陳毅副總理,,深情細致地詢問當(dāng)年那些藏族朋友和他們親屬的情況,對于當(dāng)年遭受國民黨反動派迫害的藏族同胞,,建議當(dāng)?shù)卣m當(dāng)予以撫恤和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