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日上午,,袁隆平同志遺體送別儀式在長沙明陽山殯儀館舉行。圖為送別儀式現(xiàn)場,。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趙持 攝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研究與發(fā)展雜交水稻的開創(chuàng)者和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xié)原副主席袁隆平,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24日上午,,袁隆平同志遺體送別儀式在長沙明陽山殯儀館舉行,。
袁隆平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他的逝世表示深切悼念,向其家屬表示親切問候并送花圈,。李克強,、栗戰(zhàn)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王晨、劉鶴,、孫春蘭,、李希、楊曉渡,、陳希,、陳全國、陳敏爾、胡春華,,江澤民,、胡錦濤、朱镕基,、李瑞環(huán),、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張德江、俞正聲,、宋平,、李嵐清、曾慶紅,、吳官正,、李長春、賀國強,、劉云山,、張高麗,尤權,、曹建明,、張春賢,、沈躍躍,、吉炳軒、艾力更·依明巴海,、萬鄂湘,、陳竺、王東明,、白瑪赤林,、丁仲禮、郝明金,、蔡達峰,、武維華、王勇,、肖捷,、趙克志、周強,、張慶黎,、萬鋼、何厚鏵、王正偉,、馬飚,、梁振英、楊傳堂,、李斌,、蘇輝、鄭建邦,、邵鴻,、高云龍,田紀云,、姜春云,、王兆國、回良玉,、吳儀,、曾培炎、王剛,、劉延東,、馬凱、王漢斌,、杜青林,、王丙乾、鄒家華,、彭珮云,、周光召、李鐵映,、何魯麗,、許嘉璐、蔣正華,、顧秀蓮,、熱地、盛華仁,、路甬祥,、烏云其木格、陳至立,、周鐵農(nóng),、司馬義·鐵力瓦爾地、蔣樹聲,、桑國衛(wèi),、王勝俊,、陳昌智、嚴雋琪,、張平,、向巴平措、張寶文,、戴秉國,、任建新、王忠禹,、白立忱,、陳奎元、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張榕明,、錢運錄、孫家正,、李金華,、陳宗興、韓啟德,、李海峰等分別發(fā)來唁電或送花圈表示悼念,。
泰王國公主瑪哈扎克里·詩琳通,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總干事屈冬玉,,馬達加斯加共和國農(nóng)業(yè),、畜牧業(yè)和漁業(yè)部長拉納里韋盧,東帝汶民主共和國農(nóng)業(yè)漁業(yè)部長佩德羅·多斯雷斯等送花圈或表示悼念,。
24日上午,,長沙明陽山殯儀館莊嚴肅穆,哀樂低回,。正廳上方懸掛著黑底白字的橫幅“沉痛悼念袁隆平同志”,,橫幅下方是袁隆平同志的遺像。袁隆平同志的遺體安臥在鮮花翠柏叢中,,身上覆蓋著鮮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上午10時許,,許達哲,、毛偉明、李微微,、烏蘭,、楊正午、王克英,、胡彪,、黃蘭香、王雙全、謝建輝,、張劍飛,、張宏森、李殿勛,、王成,、吳桂英、劉蓮玉等省領導和老同志在哀樂聲中緩步來到袁隆平同志的遺體前肅立默哀,,向袁隆平同志的遺體三鞠躬,,并與袁隆平同志親屬一一握手,致以深切慰問,。
袁隆平同志住院期間和逝世后,,許達哲、毛偉明,、杜家毫,、李微微、烏蘭,、熊清泉,、楊正午、王克英,、胡彪,、黃蘭香、王雙全,、謝建輝,、張劍飛、馮毅,、張宏森,、李殿勛、王成,、吳桂英,、劉蓮玉等領導和老同志前往醫(yī)院看望或通過各種方式吊唁、志哀并向其親屬表示慰問,。
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部分中央企業(yè)、相關省(市)負責同志,,以及袁隆平同志生前好友和家鄉(xiāng)代表等參加送別儀式或發(fā)唁電,、送花圈。
袁隆平同志是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49年8月至1953年8月,,在西南農(nóng)學院農(nóng)學系農(nóng)作物專業(yè)學習。1953年8月至1971年1月,,任湖南省安江農(nóng)業(yè)學校教員,。1971年1月至1984年6月,任湖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雜交水稻研究員(1978年9月晉升為研究員),。1984年6月至1988年1月,,任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1988年1月至1995年5月,,任湖南省政協(xié)副主席,、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名譽院長,。1995年5月至2016年1月,,任湖南省政協(xié)副主席(其間:1995年5月至2015年8月,任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7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袁隆平同志是無黨派人士的杰出代表,,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摯友。他堅決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衷心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忠實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始終關注民生,、貼近群眾,以祖國和人民需要為己任,,以奉獻祖國和人民為目標,,腳踏實地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大局積極參政議政,、獻計出力。
袁隆平同志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chuàng)者和帶頭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發(fā)明了“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技術,,獨創(chuàng)了“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創(chuàng)立了雜交水稻學科,,培養(yǎng)了一大批雜交水稻專家和技術骨干,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雜交水稻理論和應用技術體系,。中共中央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將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與推廣,同氫彈試驗和人造衛(wèi)星回收成功等一道列為我國科學技術取得的重要成就,。習近平總書記曾四次接見袁隆平同志,,充分肯定袁隆平團隊作出的重大貢獻。2018年,,袁隆平同志獲“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勛章”,。
袁隆平同志是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代優(yōu)秀的科技工作者,,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光輝楷模。他作為農(nóng)業(yè)科學家,,70年如一日,,矢志不渝,憑著頑強的毅力和決心,,全心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科學研究,。據(jù)統(tǒng)計,雜交稻自1976年推廣以來,,種植面積累計達到90億畝,,累計增產(chǎn)稻谷8000多億公斤。每年因種植雜交稻而增產(chǎn)的糧食,,可以多養(yǎng)活8000萬人口,。
袁隆平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貢獻。他一生追求“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兩個夢想,,把“發(fā)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為畢生事業(yè)。全球共有40多個國家引種雜交水稻,,中國境外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
袁隆平同志是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七屆,、八屆、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
袁隆平同志一生最大的貢獻,,一是突破了傳統(tǒng)理論束縛,,發(fā)明了雜交水稻;二是創(chuàng)建雜交水稻學科,構建了雜交水稻理論體系;三是攻堅克難推動雜交水稻技術應用,,為我國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四是致力雜交水稻走向世界,,為人類戰(zhàn)勝饑餓彰顯了擔當。
袁隆平同志的一生,,是與中國共產(chǎn)黨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一生,是勇于創(chuàng)新,、追求真理的一生,,是情牽祖國、心系人民的一生,,是胸懷世界,、造福人類的一生,是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一生,。
袁隆平同志的名字,寫入了遼闊大地,,印在老百姓心上,。“袁隆平星”在太空閃爍,,星耀大地,。袁隆平同志的杰出成就,不僅屬于中國,,而且影響世界,。(記者 冒蕞 劉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