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傍晚,,在海拔1200多米的桑植縣梯市村平頭界上,,50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王玉美一家3口,正在山頂搶收油菜籽。天已漸黑,,一個熟悉的身影從遠處快步走來,“王大姐,我給您送飯來了!”
來的不是別人,,是與王玉美結對幫扶的城里“親戚”——張家界市委巡察組干部汪曉娓。

根據(jù)市委扶貧結對幫扶“四個一”的要求,,汪曉娓如往日一樣來到梯市村看望她的鄉(xiāng)下“親戚”,。本來計劃著和王玉美一家在家里聚一聚的,但她知道,,在山上勞動的王玉美一家上下山一趟非常不容易,,若就為了下山吃一餐飯,搭車加走路得花幾個小時,,還會誤了搶收油菜籽的農活,。看著一桌精心烹制的紅燒肉,、燉排骨,、煎蛋等菜肴,心想王玉美一家吃不到太遺憾了,,于是決定把在山下做好的飯菜送上山去,,便跟王玉美微信留言:“王姐,,我來送飯,!您發(fā)個具體位置給我?!?/p>
王姐并沒有回復,,山高路遠,天又快黑了,,同事們很擔心汪曉娓的安全,,但她一點兒都不猶豫,找來三個大碗,,親手盛裝熱菜熱飯:“干體力活的人餓得快,,得多裝一些”,。裝米飯時,按了又按,,夾菜時,,鋪了一層又一層,真是實實在在的“蓋碼飯”,!還另裝了一些新鮮水果,,穩(wěn)穩(wěn)地全部放進袋子,包了兩層,,捂好,,端在懷里。裝備停當,,在兩名男同事的陪同下,,三人一起出發(fā)了。這是她第二次看望在山上勞動的結對戶,,蒼茫暮色中,,循著上次的記憶,一行人驅車盤山而行,,走完了水泥路,,又走泥巴路,彎彎繞繞著來到了平頭界山頂,,邊打電話邊尋找,,還真讓她找著了。汪曉娓老遠就喊:“王姐,!王姐,!”王玉美突然聽見有人叫她,轉頭一看是自己的幫扶人,,她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兒,,跑向地邊,邊跑邊大聲說:“叫你不上來的,!路這么遠,!又危險!”言語中透著關心和責備,,也夾著激動和開心,。
“我給你送飯來了,有紅燒肉,,趁熱吃,,吃完了一起收菜籽!”夜色中,,看著王玉美家今年種植的30畝烤煙和滿山的油菜桿,,汪曉娓眼里滿是興奮,。王玉美捧著這一大碗飯,看著香噴噴的堆尖飯菜,,突然哽咽起來,,隨即掩面而泣。在場的所有人都不知原因,,不知所措,,汪曉娓把手搭在王玉美肩上,邊安撫,,邊問怎么了,。

王玉美抽泣了一會兒,哽咽著說出了緣由:“我8歲母親就去世了,,從那以后,,就再也沒有人把熱飯菜送到我手上過,今天這碗飯讓我太感動了……”王玉美的老父親早年喪偶,,卻一直未再婚,,性格堅韌的他帶著兒女辛苦謀生,多少次一家人餓得前胸貼后背,,一個紅薯都吃不上,,但從來不丟下勤勞儉樸的本分,現(xiàn)在有干部幫扶,,日子也過得好多了,,一家人還是保持著自力更生、勤勞樸素的家風,。今天,,在揮汗如雨的高山上、田地里,,扶貧干部送的這碗熱飯,,點燃了她深藏心底的柔軟記憶,如此親切,,如此溫暖,!
不止是一碗蓋碼飯,不管平時工作多忙,,汪曉娓每個月都會固定抽出時間來看望王玉美一家,,或商量生產(chǎn)大計,,噓寒問暖,;或一起做飯,閑話家常,;或一起打掃家庭衛(wèi)生,,清潔環(huán)境,;或幫助她在微信上銷售新鮮莓茶,產(chǎn)業(yè)扶貧……
“千言萬語無盡處,,情到深處自然濃”,,一碗蓋碼飯,感動了王玉美,,感動了一生孤苦勞作的老父親,,感動了見證這一幕的干部和村民,也感動了扶貧干部自己,!“有這樣的‘親戚’,,能不努力嗎?能不脫貧嗎,?”王玉美說,,一家人在脫貧路上使出了十分力氣,早在2016年就摘下了貧困戶的帽子,,“今年烤煙,、莓茶、油菜等幾項算下來,,我家人均收入超過了4萬元,,在致富路上越走越穩(wěn)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