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市紀委副書記,、市監(jiān)委副主任周珍云不管是為媳為妻還是為母,,她都作出了榜樣,她用最真的愛贏得了家人,、親朋的敬佩和效仿,。多年來任勞任怨,,嚴守孝道,細心照料因腦溢血成植物人的婆婆,,贍養(yǎng)年邁多病的公公和母親,,言傳身教把兒子培養(yǎng)成一名優(yōu)秀碩士研究生,以實實在在的言行譜寫了一首新時代女性孝老愛親的動人樂章,。
“婆婆就是娘,,娘病了哪能不盡心侍候,!”
時間回溯到2013年3月1日,,周珍云兩口子接到了住在桑植縣城老父親的電話:你娘早上摔了一跤,已經(jīng)不省人事了,!
周珍云立即同愛人,、姐姐姐夫風風火火趕回桑植縣城,因病情嚴重,,婆婆隨即被送進了市人民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
經(jīng)過專家的全力搶救,婆婆從鬼門關上被拉了回來,,雖然性命是保住了,,然而接踵而來的事情讓周珍云緊張而忙亂:
婆婆進行開顱手術需要大量輸血,醫(yī)院存血供應緊張,,周珍云馬上挽起袖子抽血驗血,;婆婆要補充白蛋白,周珍云和愛人跑遍了市區(qū)大大小小的藥房;每天連軸轉,,擠休息時間接待前來探望婆婆的親戚,、清洗婆婆換下的臟衣物、為婆婆添置日常必需用品,;每天下班后,,及時趕到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探視依然深度昏迷的婆婆……
婆婆在市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5個月后,醫(yī)院遺憾地給出了結論:已是“植物人”,,醒來的希望渺茫,。
周珍云和家人實在不想就此接受醫(yī)院的最后“判決”,打聽到湘雅二醫(yī)院成功地救醒了一個病人后,,一家人馬上將婆婆轉院至湘雅二醫(yī)院……然而日子在煎熬中一天天地過去,,婆婆依舊昏迷不醒,“植物人”的狀態(tài)沒有得到絲毫改變,,而且一躺就是4年,。
4年中,周珍云和家人堅持為婆婆尋醫(yī)問藥,,堅持不放棄對婆婆生命的救治,。為了侍候好婆婆,周珍云從繁忙的工作中擠時間學習照料“植物人”的知識,,把從網(wǎng)站,、書籍上搜集到的注意事項整理摘抄,教給照顧婆婆的其他家庭成員,。她還根據(jù)別人“傳授”的持續(xù)“喚醒”療法,,專門給婆婆買了音樂播放器,下載婆婆以前愛聽的歌曲,,一遍一遍放給婆婆聽,,同時給婆婆進行身體按摩。周珍云照顧婆婆,,她堅持每間隔2小時幫婆婆翻一次身,,每天給婆婆全身擦洗。
周珍云在醫(yī)院看護婆婆,,一閨蜜前去探望,,正值周珍云給婆婆掏鼻屎,閨蜜見到此情此景不禁一陣惡心想吐,,便俯在周珍云耳邊悄聲說道:“我寧可花錢請人也不自己弄,。”早已習以為常的周珍云平靜地回答:“婆婆也是我的娘呀,,娘病了哪還有那么多講究,?”
周珍云照顧婆婆時對自己的“不講究”,在兄弟姊妹中也常常被調(diào)侃:“你真是練出來噠,婆子娘病床前,、尿袋子邊上都逮得下飯了,。”
面對閨蜜,、兄弟姊妹的調(diào)侃,,周珍云認為“婆婆就是娘啊,哪有娘病了不盡心侍候的,?她喪失了意識活動,,生活無法自理,我們不照顧好她誰來照顧她,?”
“娘吃了那么多苦,,就是賣房子也要治病”
作為一位從大山里走出來的土家阿妹,周珍云身上始終有著一種山妹子的質(zhì)樸,。這讓她能夠堅持初心,,充滿了人格魅力。婆婆一跤摔成“植物人”,,意外打亂了她的生活節(jié)奏,,巨大的經(jīng)濟壓力驟降了她的生活質(zhì)量,卻彰顯了她弱女子至善的心靈,,樹立了她好媳婦至孝的口碑,。
婆婆要人照顧,身邊離不得人,。為此,,周珍云放棄了無數(shù)個節(jié)假日,連續(xù)4個除夕之夜都是在醫(yī)院守著婆婆過的,,她只有一個愿望:用自己純真的孝心溫暖著婆婆僵硬的身軀,,希冀奇跡發(fā)生。
住院得花錢,,婆婆一躺就是四年多,。雖然公費醫(yī)療可以報銷一部分,,但個人承擔部分也不少,,周珍云愛人五姊妹齊心,共同承擔,。盡管如此,,周珍云一家每年要承擔3萬元左右,這筆開銷對于工薪階層來說也是一筆大數(shù)目,。
為了攢錢給婆婆治病,,周珍云一家省吃儉用,幾年來都將家庭生活開支壓縮到最低,能省則省,、能攢則攢,,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婆婆一病不起,年邁的公公承受不了突如其來的變故也病了,, 2014年前后6次住院治療,。2016年正月間,周珍云自己的媽媽也摔了一跤,,左腿縫了6針,,拉傷盆腔韌帶導致行動不便,臥床20多天,。
公公和自己媽媽的生病,,讓經(jīng)濟上本已捉襟見肘的周珍云一家雪上加霜,周珍云常感壓力很大,。時至今日,,與周珍云聊起婆婆生病以來她和家人的艱辛,說到動情處不由得感嘆:“幸好姊妹多,,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挺過來了?!?/p>
周珍云的家離單位約四五公里,,早在2013年春節(jié)前她就與愛人商量著要買車,并選好了車型,,準備節(jié)后提車,。但計劃沒有變化快,婆婆一病,,購車的計劃化為泡影,。家里的電視機經(jīng)常出故障,周珍云也舍不得換,,維修后又繼續(xù)使用,。
不明真相的同學調(diào)侃:“你們兩口子拿工資,又住那么遠,,怎么不買個車,?”這個時候,周珍云笑笑:“我上下班雨天坐公交,、晴天走路,,既鍛煉身體,、又環(huán)保節(jié)能,一舉兩得,?!?/p>
車可以不買,娘的病卻必須治,,這是周珍云和家人毫不猶豫堅持的底線,。親朋好友勸周珍云接受現(xiàn)實,是否考慮放棄,?既治不好又是個無底洞,。但周珍云說:“娘是個苦命的人,拉扯5個兒女,,為雙方父母養(yǎng)老送終,,老了可以享福又病了,我們就算是賣房子也要給娘治病,,不然良心上過不去,!”
“媽媽是最棒的,她就是我心中的榜樣”
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周珍云用自身的孝心堅守,,讓“久病床前無孝子”的古語又增添了例外。她的事跡傳開后,,不少人感慨地說:沒想到周珍云不僅工作干得好,,平常在家庭生活中也如此賢惠,真是彈得一手好“鋼琴”,。
對于周珍云而言,,孝順父母,不僅是筑牢自己良心道德底線的需要,,更是和諧家庭良好的家教,、家風的根本,是傳統(tǒng)美德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最有力的詮釋,。
除了孝順婆婆,,周珍云對公公和自己的母親,也是一樣任勞任怨,,嚴守孝道,。在婆婆去世后沒幾個月,公公因為接受不了這個事實,,身體狀況急劇下降,,2017年半年內(nèi)又住了6次醫(yī)院,。公公住院期間,,周珍云每天跑一趟醫(yī)院,,安慰、伺候老人,,自己生日那天都是在醫(yī)院陪伴,。但遺憾的是公公已到肺癌晚期,最終沒能挽留住生命,。
周珍云的母親患有骨質(zhì)疏松,,有段時間連筷子都拿不起來。周珍云四處求醫(yī),,一聽到有偏方就買來嘗試,。有次,母親摔倒在地導致骨折,,哥哥擔心影響她工作沒有告訴她,,她知道后趕緊請醫(yī)生到老家上門診治。母親起不了床,,在床上疼得直叫喚,,她們姊妹幾個天天輪流用熱水給她敷治,一連敷了20多天,,竟然奇跡般地可以下床了,。
不管是為人媳、為人妻還是為人母,,周珍云用真誠的愛和堅強的毅力,,為這個家撐起了一片美麗的天空。而她自己,,多年來卻舍不得買一件像樣的衣服,、一件貴重的首飾。她的姑姐姑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經(jīng)常找些理由給她買來衣服鞋襪接濟她,讓她穿得體面些……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周珍云的言傳身教,,直接影響的就是她的孩子,。兒子黎臻從小非常懂事,高中畢業(yè)后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現(xiàn)在湖南大學讀碩士研究生,,即將奔赴工作崗位。談起自己的母親,,黎臻說:媽媽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擔,,她一直以來就是我心中最棒的媽媽,,我一定以媽媽為榜樣,孝老愛親,,做一個善良友愛的人,。
每每說起兒子,周珍云的眼里都是笑容,。她說,,孩子不僅平常很尊重爸爸媽媽,而且對親戚,、鄰居和同學都十分友善,、熱情、有愛心,,待人接物彬彬有禮,。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些年,,周珍云通過自身的言行,,踐行了樸實的孝老愛親傳統(tǒng)美德,深深地影響了親朋好友,。周珍云和愛人雙方家里姊妹兄弟多,,多年來,兄弟姊妹間相親相愛,,相互幫助,,誰家有個三病兩痛時,大家總是噓寒問暖,。在條件并不寬裕的條件下,,優(yōu)先考慮長輩的需要,大家族關系十分融洽,。
雖然命運給了周珍云種種考驗,,卻也給了生活的底氣,她依舊笑對生活,,親朋,、鄰里之間和睦相處,笑容依然燦爛如花,。
她經(jīng)常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文明之美離不開孝德作為底色,。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個個家庭如果能在孝德上做出表率,,家庭中的每個家庭成員就會由此及彼,,從愛自己的小家成長為愛我們的國家,、愛我們的社會。長此以往堅持下去,,就會為時代注入更多文明友善的道德力量,,我們這個社會就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她是這樣說的,,也是帶頭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