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規(guī)矩第一華堂村

來源:張家界廉政網(wǎng) 作者:魏詠柏 編輯:張交通 2019-05-20 15:54:29
 

  來到華堂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八個飄逸雋秀的大字:“書圣故里,,翰墨飄香”,。村牌一側(cè),,刻著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古文名篇,、書法名作《蘭亭集序》,,作者就是有“書圣”之稱的王羲之,。

  華堂村位于浙江省嵊州市東部,,是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晉永和十一年(355年),,王羲之不堪官場傾軋,從會稽來到嵊州金庭觀隱居,。王羲之所屬家族瑯琊王氏是著名的望族,,素來重視對子孫后代的禮教。王氏先祖曾留下“信,、德,、孝、悌,、讓”五字為核心內(nèi)涵的遺訓,。王羲之離世后,葬于故居不遠處瀑布山南麓,。后來,,子孫筑室為廬守墓,久而久之,,王氏子孫遂在此繁衍生息,,并取名“華堂村”,。

  華堂村倚靠臥猊山麓,一條平溪江穿村而過,。走上木板橋,,平溪江邊的馬頭墻倒影水中,如夢如幻,,如詩如畫,。過了木板橋,便是羲之廣場,。不同字體的“之”字刻于石板上,,可見前-后兩個牌坊,前為“書圣牌坊”,,后為“進士牌坊”,;又見左右兩個池塘,左為蓮塘,,右為荷塘,,種有荷花及睡蓮。

  雙塘左側(cè)是新祠堂,,為清中期建筑,,是王氏宗祠的一部分,現(xiàn)辟為“羲之家訓館”,。正中掛著王羲之畫像,,兩側(cè)是王獻之和王操之畫像。王羲之畫像兩側(cè)是王氏家訓:“上治下治,,敬宗睦族,。執(zhí)事有恪,厥功有懋,。敦厚退讓,,積善余慶。”此外,,王氏家族還制定了26條族規(guī),,為家族成員立下更加具體的規(guī)范。

  雙塘右側(cè)對面是大祠堂,,系王氏宗祠,,堪稱華堂村最精美的古建筑之一,,現(xiàn)存的建筑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是王羲之后裔祭祖圣地,迄今已有500余年歷史,。第一進為門樓(慈節(jié)坊),,屋脊翹角,,單檐歇山頂,正中有匾額“孝節(jié)王氏家廟”,,背面是大明正德七年的“純一不二”匾額,。進門樓一座三孔拱形雕欄石橋,非常精致,;第二進為孝節(jié)殿,,上掛“書道千秋”匾額,大殿三面環(huán)水,,栽荷養(yǎng)魚,;第三進為大殿,里面供奉著歷代祖先的牌位,,兩側(cè)廂房圍合,。整個祠堂,祠前筑塘,,祠內(nèi)設(shè)池,,池上架橋,樓池相映,,古樸典雅,,在宗祠建筑中獨樹一幟。

  村中有兩條東西走向的前街和后街,,還有兩條南北走向的上橫街,、下橫街,構(gòu)成“井”字形狀,。前街最西面有前更樓,,后街最西面有后更樓,都是明代建筑,。“井”字形中心原來北有神堂,,南有戲臺,現(xiàn)僅存古戲臺還保存完好,。

  在華堂村,,有一條石質(zhì)黝黑、滑潤的水渠特別引人注目,。這條被當?shù)厝朔Q為“九曲水圳”的人工水渠,,已有500多年歷史,為王羲之三十六世孫王瓊之妻石氏捐資修建,。當年為方便村民吃水用水,,她變賣首飾與嫁妝,筑起了這條水圳,,從村外平溪江引入清水,。對水圳的維護,,王氏族譜中有嚴格的管水條例,村民分時段,、分功能取水,,并互相監(jiān)督,違者要按族規(guī)處罰,。至今水圳仍完好無損,,清流如故,靠的就是“規(guī)矩”二字,。

  歷史是最好的見證,。自王羲之始,在當?shù)赝跏虾蟠校?20余位官員沒有一人因貪污而被罷官,。據(jù)史料記載,,華堂王氏家族從南北朝以來,共走出20位御史官,,且都留下了廉明,、正直的口碑。

  時至今日,,華堂村依然清流照人,,清風撲面。以規(guī)矩樹家風,,以家風帶社風,,憑著千年不滅的一抹墨香、一股清氣,,后繼者們正奮力握筆,、滿懷信心,揮寫著王羲之書藝,、品格和他那讓人回味無窮的遺風規(guī)訓,。

  華堂村,無愧于“江南規(guī)矩第一村”,。(慈利縣消防大隊 魏詠柏)

? 閱讀上一篇

? 閱讀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