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至20日,,作為80、90后年輕干部,,我有幸參加了委局組織的“典型案例剖析材料審稿會”,,名義是審稿會,實際上是以會代訓,,給剛進入紀檢監(jiān)察隊伍的新兵一次“頭腦風暴”的碰撞,。俗話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寶貴的經(jīng)驗不一定來自于書本,,但必定來自于優(yōu)秀人士的智慧,通過兩天的學習,,特別是吸收紀檢監(jiān)察戰(zhàn)線同仁及領導的經(jīng)驗,、智慧,使我受益良多,。
心得一:集思廣益,、群策群力
好的思想需要碰撞才能擦出火花,一個人的眼界,、知識,、經(jīng)驗總是有限的,那么看問題的角度,、方式就必然存在偏頗,。文字工作如此,辦案亦是如此,,線索有千頭萬緒,,要尋找有價值的,有聯(lián)系的就需要集合眾人的智慧,,在尋找“交集”的同時,,發(fā)現(xiàn)“合集”,。周珍云常委在談體會時分享了一個生動的例子,查辦田某某案時,,在大家都緊盯大額轉(zhuǎn)賬交易記錄,,陷入瓶頸的時候,一個不起眼的“小錢”和“特殊日期”引起了周常委的注意,,通過分析摸排,,最終正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錢”引出了巨額索賄的線索。良好的溝通交流是一個優(yōu)秀辦案團隊必備的基礎,,既要有一線辦案人員深入細致的挖掘,,更要有領導層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洞察,有效整合辦案力量,、集思廣益是案件高效高質(zhì)查辦的關鍵,。
心得二: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違紀往往是從“小恩,、小惠”開始,,很多小的線索看似不起眼,背后可能暗藏玄機,。從剖析的各個大要案來看,,很大一部分違紀違法人員在貪腐的過程中都存在一個從收小禮到索大賄的過渡,大額賄賂往往容易引起注意,,為了掩人耳目,,或通過“化整為零”,或“巧立借據(jù)”等,,都成了“蠅,、虎”們銷贓的手段,而往往不起眼的“小恩,、小惠”漏出了利益輸送的馬腳,,成為了案件突破的關鍵。因此,,對于案情的考慮不能局限于僅有的線索,,許云錦副書記提出的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就是點醒我們要放寬眼界,,站位要高,,通過已有的線索,走進違紀違法者的心靈深處,、案件本質(zhì)深處,、發(fā)案單位的管理深處,以及嚴重后果的邏輯深處,透過現(xiàn)象看到事物的本質(zhì),,立定好線索排查的大框架,,然后再對細節(jié)進行深挖細究。
心得三:能文能武,、相得益彰
黃章憲常委評價一個合格的紀檢干部,應該是上馬能武,,下馬能文,,在我理解來看,嫻熟老練的辦案技巧是案件剖析的源泉,,而邏輯縝密的分析思維是辦案技巧提升的動力,,二者相得益彰。如果剖析只是陳述事實,,那只能算是“判決書”,,違紀違法行為的背后不僅是冰冷冷的事實,更多透露出的是人格的缺陷和監(jiān)管的缺失,,要通過寫作來分析案情的脈絡,,通過辦案中的經(jīng)驗教訓來為寫作提供素材,在這個過程中讓理論與實戰(zhàn)相互催化,,達到以案釋紀,、以案育人的效果。